地 址: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富裕县周庄504号 电 话:089-02426337 网址:tp1g.caythuocrung.com 邮 箱:763655379@504.com
”在武平許多人兒時的記憶中,隻要到了臘月,就有了嫩滑爽口的黃粄吃,那種滋味至今還縈繞在唇齒間。
在這些化石當中,科學家們驚喜地發現――有一種比恐龍出現得還要早、“素食”恐龍愛吃的植物現在還存活在地球的濕熱地區。它就是“桫欏”。
桫欏。廣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桫欏出現於距今3億年以前的中生代石炭紀時代,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木本植物和現存的唯一一種木本蕨類植物,它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,屬於瀕危植物。在我們的印象中,蕨類植物都身材矮小,無法跟高大粗壯的木本植物相提並論。
但同屬蕨類植物的桫欏卻是個例外。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,又稱“樹蕨”。
它外形挺拔,身高最高可達10米以上,樹幹直徑在10-20厘米左右,像羽毛一樣的葉片集中分布在頂部,乍一看,竟和椰子樹有幾分相似,加上它身份地位極其珍貴特殊、科研價值又高,說它是蕨類植物中的“高富帥”也不為過!廣南壩美萬畝桫欏。
廣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令人驚訝的是,桫欏卻不會開花,也不會結果。新華網記者侯強攝10月21日,“中國有約”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記者團一行來到天津市,探訪坐落於和平區民園廣場二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博物館。
圖為記者團成員在體驗印鈕雕刻。新華網記者侯強攝10月21日,“中國有約”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記者團一行來到天津市,探訪坐落於和平區民園廣場二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博物館。
圖為一位外籍記者在桂順齋京八件製作技藝的展板前駐足觀看。新華網記者侯強攝10月21日,“中國有約”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記者團一行來到天津市,探訪坐落於和平區民園廣場二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博物館。